400-110-9919

遗失声明 注销公告 广告刊登

微信咨询

874988

QQ咨询

874988

电话咨询

4001109919

微信扫描

二维码
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素:未来学校一定会“以人为本”
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素未来教育至少需要4方面的改革

 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,是一个人与机器人共存的时代,机器人索菲娅已经成为全世界首个获得人类公民身份的机器人。

  如果机器人能够替代人类完成很多方面的工作,这时候人类需要做些什么?我们所身处的时代,会带给教育什么样的变革?

 

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 王素

  记者:在人机共存的时代,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?

  王 素:我们今天培养的人,如果他(她)今年上小学,到2030年就刚好完成基础教育。到2030年社会将会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,这是现今我国基础教育必须要思考的问题。

  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应该意识到,技术的变革对于我们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其实这个变化涵盖了前面几次的小变革,它是一个量变。教育是从普及到扩展,再到高等教育大众化。但是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一直没有发生深刻的变革,直到第四次工业革命之后,这个时候我们在思考教育的时候会发现,其实不仅仅是教育的扩张,更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人的目标变了。目标的变化是由未来社会给我们现今社会带来的挑战而决定的。

  回顾历史,我们会发现一百年前国外的课堂与我们中国的课堂没有区别,因为百年前的中国课堂大多是由外国人所建。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,我们的课堂跟国外才慢慢产生了一定的差距。

  但是到了今天,我们会发现国内外的课堂又没有什么区别了。中国在硬件设施上跟国外的确没有太大的区别,甚至我们的课堂设施更优质。国外以智慧教育、智慧课堂居多,中国很多学校也实现了,只是尚未普及而已。智慧教室概念在国内有多种观点,从不同角度阐述智慧教室。其共同的趋势是关注利用新兴技术创建教与学的环境,促进资源个性化呈现、教学交互多元化,实现学习者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提高。

  记者:教育领域的变革比较缓慢,尽管现在的课堂发生了一些变化,但是并没有形成革命性的改变。您认为在推动课堂改革过程中,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?

  王素: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去年9月谈到课堂革命,提出心灵的革命、观念的革命、技术的革命和行动的革命。在这几种革命当中,我认为最核心的还是观念的革命。如果没有观念的变革,其他方面是远远无法涉及的。这种观念的变革,至少有四个方面是需要重新认识和改变的。

  一是我们要重新理解教育。在人类起初之时,那个时候的教育还是关注人的。比如在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时代,他们会把人培养成“君子”和“贤人”。工业化时代之后,我们更加注重教育的工具性,教育变得更加专业化、标准化,我们在学校教育当中更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。到了今天,我们又重新回归到以人为本,把人放在教育最重要的位置。我们更加重视21世纪技能的培养、关键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。人不仅仅是作为知识的载体和容器,更是要被视为鲜活的人,这是当今教育,特别是实体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。

  二是要重新认识学习。学习是什么?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有效?这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的问题。学习活动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心理结构要素、知识的呈现方式、选择人的注意、元认知、内隐认知、非智力因素和学习策略等。这其中有一些理论支撑,如脑科学、认知科学、学习科学、心理学、教育技术等,还有学习进阶理论,它比较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。所以要根据这些要素来确定学生究竟选用怎样的学习路径来学习。同时,它特别强调标准课程和评价一体化,我们通过对于学生的评定来促进他的学习。另外有一个理论特别有意思,刻意训练理论。它最核心的观点是没有学习动机就没有学习效果,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技术改变学习效率,更要关注学生到底有没有学习动机,这对学习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。

  三是我们要重新定义课堂。我们发现今天的学习,不仅仅发生在课堂内,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,真实的世界是最好的课堂。当我们以知识为核心价值进行学校教育时,标准化、系统化的传授是最有效的,普通教室就是最好的学习场所。如今我们的教育目标变了,不再是过去的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价值取向,而是以人的成长为核心的教育价值取向。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性的成长,是在真实的环境、真实的关系、真实的任务当中来完成人的成长。

  在这样的环境下,仅仅在课堂内难以完成教育目标,在普通的教室之内我们更难以完成这个任务。当学习形式发生改变,课堂形式一定会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。课程体系决定了课堂的分布,一些实践性、体验性的课程,便是在户外完成,未来的学校一定在学校内部就有更真实的世界。学习过程具有流动性,学习群体具有社区性,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。因此,我们有很多实践性、社会性、体验性的学习,而这些学习在传统的方方正正的教室里肯定是不适合的。教室的布局方式一定会随之发生改变,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也会有机地结合。

  四是我们要重新构建学习路径。重构学习路径是课堂革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。在讨论重构学习路径的同时,我们要考虑到教学设计。教学设计的环节是从分析设计、开发实施到评估,是一个循环。今天课堂最核心的是个性化学习,而面向个性化学习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到环境、考虑学生的参与,以及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等。评价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变得非常重要。精准诊断、精心设计、定制个性化方案,这都是我们重构学习路径的必要环节。

  课堂变革是以数据为驱动的,但是课堂变革的核心是人的观念。所以,我们在考虑技术的时候,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关注人。

  记者:您所在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了未来学校实验室,这个实验室主要做哪些方面的研究?请您为我们简单勾勒未来学校将是什么样子的?

  王素: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以科学研究为基础,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,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教育的结构性变革,推动空间、课程与技术的融合创新,为学校的整体创新提供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。这也是我们提出的未来学校的创新计划。

  未来学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学习空间、学习方式、课程体系、教育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协同创新。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,未来学校显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。

  首先,学校建筑与学习空间的设计,与学校培养人的目标与方式直接相关。我认为未来学习空间应该具有以下特征:符合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、以学生为中心、促进学生成长、适应多样化学习、绿色和智慧。

  其次,学习方式变革是未来学校的关键。未来的学习方式将会变成一个充满人文关怀、体现个性差异、满足不同需求的教学结构。它打破固定的课时安排,跨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,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重建课程体系,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体系,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私人订制的教育,这将成为未来学校变革的主导趋势。未来学习方式有以下特征: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、面向真实的深度学习、基于证据的智慧学习和突破校园的无边界学习。

  再次,未来学校的课程应具备三大特征,即契合、融合和联合。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契合学生个体认知、性格、情绪等特点,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;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契合区情和校情,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和学校价值主张;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契合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,培养未来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;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高质量融合;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,使知识由分裂、封闭、单一,走向整合、开放、多元;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实现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联合;未来学校的课程要实现知识与生活、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合。

  最后,未来学校组织特征——未来学校是学校组织管理虚拟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和扁平化的校园形态。



自助扫码登报

支付宝微信
请直接扫码登报

温馨提示

01.扫码进入后,地域一定要选择正确,否则没当地报纸。

02.如遇到没有格式的,可以自己编写。或者联系客服定稿,

免费电话:400-110-9919,微信定稿:874988

03.快递地址一定要填写正确,见报后当天快递。

登报声明流程

支付宝在线办理

“马爸爸”的支付宝

01.打开支付宝

02.首页顶部输入【登报挂失】

03.定位到所在城市,选择丢失类型

04.填写内容、选择报纸刊登

支付宝扫码登报

您也可以保存二维码到手机,进行识别

微信在线办理

“马妈妈”的微信小程序

01.打开微信APP,底部点发现

02.点下面小程序,搜索【自助登报】

03.定位到所在城市,选择丢失类型

04.填写内容、选择报纸刊登

微信扫码登报

您也可以保存二维码到手机,进行识别